德国2017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创新高
關不住的笑意一路伴我繞到天井。
這第一個陶盤,是三毛對於這段感情所踏出的一步試探。但此刻,她願意為這個家、為荷西,承擔起傷痛的風險。
」她的大姊陳田心,也在三毛自殺逝世後回憶,那一年三毛不顧一切地用手去挖摯愛的丈夫的墳墓。一年之後,她又買下了第二個陶盤。』詞句有些俗氣,可是想到自己的家的確是片幸福的領地,為什麼不買下它呢?」 Photo Credit: 藏品/陳田心、陳聖、陳傑捐贈,國立臺灣文學館提供 就這樣,第三個盤子,也來到了他們的家的牆上。從年少時期反抗制式教育的逃學歷程,到成年後率性而為、不顧一切地流浪到撒哈拉沙漠的旅途,在她後期豁達而樂觀的文字之下,形塑出了一個神祕、果敢、颯爽而灑脫的形貌,如同一個誕生於天地之中,始終笑對世俗,身影挺拔的世界之子。那一點幽微的希望,彷彿一粒微小、黯淡的星火,在風暴後的斷垣殘壁中、厚重堆積的灰燼底下,持續暗自焚燒,日夜散發它不甚明顯,但十足確切的光亮與溫熱
紀年再也無法持續,紀念的彩盤也失去了昔日光輝。自此,家中空蕩的牆上,正式有了第一個裝飾的紀念品。作家們或許始料未及,原先以台灣作為據點的策略,最終仍無法回到香港。
又或者媒體界發起,如端傳媒《2019香港風暴》、報導者《烈火狂潮》回顧重大事件,以文字記錄抗爭現場,讓人深刻體會到這兩年便是「香港新歷史的邊界」。這部詩集較之於過往,少了許多難解的言語,或許也跟反映社會心境有關。例如〈靶心〉寫:「它射擊的/是他唱歌時右手擺放的左胸/昨天我們唱歌的時候,它已經瞄準好了」,把那暴虐的劊子手全盤托出。縱然有些用典、故事仍對台灣讀者是一層隔閡(如鄭燊甫),卻也不至於稱其為難以跨越的障礙。
詩是靈魂的器皿 廖偉棠的詩集含金量極高,無庸置疑。或者超現實主義代表韓麗珠的《黑日》,以幽微內心的探照,凝視過往至今的「香港圍城」日記。
顯然詩人對於時局感到灰心,卻仍不願意放棄希望,他將祝福留給下一代,但「其後」呢?其後的深刻意義是「餘生」,已逝去的時間與生命,並沒有移除記憶,只是繼續往前走而已」在經濟成長背後放大的野心與凌辱弱者的慾望,很能反映中國國族自信高昂的此時此刻,並且戳穿其自視安定、實則騷動的內部。又或者媒體界發起,如端傳媒《2019香港風暴》、報導者《烈火狂潮》回顧重大事件,以文字記錄抗爭現場,讓人深刻體會到這兩年便是「香港新歷史的邊界」。儘管近年來移居台灣,仍頻繁寫作香港題材。
六月出版的最新詩集《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》,有意在無形中獻給在反送中事件後傷痕累累的故土,他在折口的話讀來真摯:「這是一本寫給香港/以及這個不完美的世界的情書」,多情的火種點燃,愛與詩同重量,在這不安的時代猶如一本沉重卻安詳的禱詞。徐承恩《思索家邦:中國殖民主義狂潮下的香港》不僅爬梳歷史,綻放哲學關懷,更回首身世、凝視未來、抵抗強權的主體性思索。廖偉棠開篇就命名為〈其後——給女兒〉,讀來溫暖卻止不住感傷:「自過去的城剝落升起/我有一首輓歌/不打算帶往未來/你的笑靨足夠/清空我的時代」。顯然詩人對於時局感到灰心,卻仍不願意放棄希望,他將祝福留給下一代,但「其後」呢?其後的深刻意義是「餘生」,已逝去的時間與生命,並沒有移除記憶,只是繼續往前走而已。
例如〈靶心〉寫:「它射擊的/是他唱歌時右手擺放的左胸/昨天我們唱歌的時候,它已經瞄準好了」,把那暴虐的劊子手全盤托出。在足以使人軟弱的威權面前,詩人以「漆黑的鋼鐵環繞太平洋流轉」比喻,但也以「有的風堅持」表示異議,以及捍衛的決心。
無法袖手旁觀的出版業,儼然又間接成為台灣與香港大眾關係的橋樑。詩人寫下:「雨在待命,雨在抗命」,宛如時代的一錘定音。
尤其裡頭怵目驚心的語句,很能反映時代的進逼。廖偉棠《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》指陳威權,不畏風雨的言論或許亦如是,台灣間接成了香港的想像根基。佔中九子指的是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的主要領導人物,除了學者、牧師、學運領導人外,還有多位立法議員,而何罪之有?若爭取民主與自由落人口實,成為言之鑿鑿的證據,廖偉棠非要以詩反抗,他說:「一位年輕人的聲音/他們代替了我站在被告席上」,意即每一個渴望自由的靈魂都能輕易被定罪。雨在抗命,風仍緊抱島嶼 然而這始終是一本關愛與冀望之書。作家們或許始料未及,原先以台灣作為據點的策略,最終仍無法回到香港。這部詩集較之於過往,少了許多難解的言語,或許也跟反映社會心境有關。
前述所提到的作品,在港版國安法通過後沒多久,多數香港書店因畏懼獨裁的壓力下,選擇自我審查而下架。自1991年發表詩歌創作後,迄今文學產量豐厚,評論俱足,已站穩一席之地。
或者超現實主義代表韓麗珠的《黑日》,以幽微內心的探照,凝視過往至今的「香港圍城」日記。縱然有些用典、故事仍對台灣讀者是一層隔閡(如鄭燊甫),卻也不至於稱其為難以跨越的障礙。
詩是靈魂的器皿 廖偉棠的詩集含金量極高,無庸置疑。而港版國安法的限縮,正如許多專家所預測,已有諸多科技業、資料中心選擇出走,撐起過往榮景的閃耀,過去人必稱之「東方明珠」的香港,或者以人權抗爭廣受媒體注目的香港,最終會否因為這部惡法而黯淡下來? Photo Credit: AP / 達志影像 無獨有偶,港版國安法除了提供公權力的介入外,風聲鶴唳、人人自危的時代開始了。
雨水試圖滌清「樹葉、海浪、每一座島」,而一切閃耀,如同不曾間斷的花火,未作停息。或者〈十五歲輓歌〉,更赤裸裸寫下:「我不會告訴她曾經有坦克從我肋骨犁過。你可否能全部記得香港發生了那些事?感覺總有不斷的消息如同流火襲來,每次都聽得膽顫心驚。然而,別怕,無論是報導、詩歌或小說,文字總會為你留下記憶與來路—— 以鄧小樺為代表、香港文學館主編的《我香港,我街道》收納各種文體,在虛實之間守住記憶中的街道,召喚回地景與認同。
獻給不完美世界的禱詞:廖偉棠的香港情書 廖偉棠雖生於廣東,然1997年移居香港後,其創作已不脫離港島特色。2020年七一遊行已因新冠肺炎疫情未通過警方批准,仍不減民眾自主發動的意願,卻正中獨裁執政者下懷,當日以違反港版國安法名義逮捕三百七十人。
」 又或者在面對中國膨脹的權力危機中,他非要寫〈沿著北京的大街〉:「一株鉻黃色的陰莖意外地漲爆/本來它在穩步創造GDP的高潮。同書名的詩作〈一切閃耀都不會熄滅〉,在時間紀錄更寫下「2019.4.9在台聞佔中九子『罪』成」——罪字加了引號,不能說是全部指向反對罪名成立,但顯然在詩人心中有其特殊性。
香港議題在書市掀起大熱,但原因卻很悲傷,竟是因為「不能再等了」。整首詩讀來憂傷卻堅定,是廖偉棠的本事,或許也是整個香港的本事。
然而2020年中國人民代表大會選在六月三十日簽屬通過「港版國安法」,並由特首林鄭月娥於晚間十一點宣布立即生效,不免令人疑心是否為其政治目的達到嚇阻效果。然而是什麼讓香港陷入這般景象?而未來又會如何呢? 港版國安法:審查與被審查的紀元 香港民間自主發起的社會運動,從呼應華爾街的佔中行動(2011)、爭普選的雨傘革命(2014)到反送中條例(2019),近年佔據版面的消息,可說逐條令人心碎,無論是辣椒水、催淚彈、警棍、橡膠子彈,甚至是無端襲擊的白衣人,都刻下民主時代無數的暴力傷紋。但這也突顯了台灣的重要性,倘若選擇在香港出版,或許會更早面臨打壓的困境更有許多學生將希特勒、老毛與老蔣視為偉人。
當年29歲的她,只是因為拒絕不明人士的追求,遭小人誣告,被陷害入獄,最後在31歲、人生最豆蔻年華的時光,被國府以「匪諜」的罪名槍斃。如有人堅持要不公不義的18%,教唆公務員視貪汙與摸魚為正常。
如馬某人的三中案與富邦併購北銀案,沒有問題嗎?國民黨黨產與婦聯會的財產又是怎麼來的? 此種是非不分的觀念,正是所有社會不安與動亂的根源。國民黨人說他們貪污,那麼他們自己就很乾淨嗎?可真愛說笑。
還有一位也是台南女中的校友丁窈窕女士,也是遭小人誣告,最後被槍斃,留下獄中幼女哭死活來喊要媽媽,國民黨與兩蔣怎麼會如此殘忍?為何至今還有人傻傻的歌頌他們?包含現在的小英政府。只是令人不解的是,為何這麼殘忍的獨裁者,還會有人崇拜? 試問,德國有希特勒銅像嗎?俄羅斯與東歐有史達林銅像嗎?同樣是獨裁者,老蔣會比他們偉大嗎?國民黨人說老蔣也有好的一面,那麼希特勒與史達林就沒有嗎? 再怎麼說,李登輝與阿扁也比兩蔣偉大許多,因為他們在總統任內,落實自由、民主與人權,國家建設也十分可觀,且沒有屠殺或迫害任何人。